|
國家授時中心開展基于北斗雙頻的臨潼-蒲城共視時間比對試驗 二維碼
609
發表時間:2019-10-26 11:21作者:同步天下來源:原創 近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頻基準實驗室與授時部圍繞該中心“一三五”科技目標,聯合開展了基于北斗的臨潼—蒲城共視時間比對試驗,采用北斗雙頻共視法,時間比對精度為1.5納秒。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以下簡稱“國家授時中心”),原名陜西天文臺,成立于1966年,是我國**、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科研機構,承擔著我國的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建設和運行著我國最早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長短波授時系統,建成了國內**的天地一體星地綜合衛星導航授時試驗平臺,為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5ns的比對結果表明,基于北斗衛星的時間比對鏈路連續可靠,可以滿足長短波授時系統的技術需求,能夠與時頻基準系統和長短波授時臺之間現有的其他時間溯源手段形成互備,保障我國長短波授時系統的自主、可靠和安全穩定運行。 長波授時系統(BPL)和短波授時系統(BPM)是國家授時中心主要的授時手段。短波授時臺1970年基本建成,1981年正式開始短波授時服務,經升級改造,現短波授時臺每天以四種頻率連續24小時發播標準時間、標準頻率信號。中功率長波臺1979年建成試播,大功率長波臺1983年開始授時服務,使我國陸基無線電授時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成果榮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長短波授時系統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擔我國標準時間、標準頻率發播任務。 國家授時中心的BPL、BPM長短波授時發播系統已成為國家不可或缺的科學技術支撐基礎工程和社會公益設施,為國民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國家安全等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國家標準時間和標準頻率服務,承擔了多次國家重要空間發射如火箭、衛星發射等授時保障的重要任務。 |